看改善:今年1至4月pm2.5浓度下降超30%保定市环保局局长肖宝元在会上通报了保定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完善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联动机制,推动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衔接。开展环境损害赔偿相关工作,推进环境损害赔偿鉴定评估纳入司法鉴定管理体系,解决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埋单的不合理状况。
四是全面落实中央督察组的反馈意见和要求,坚决整改到位。5月6日,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出席河北省环境保护大会并讲话。三是建立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机制。陈吉宁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以什么方式发展的问题,环保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难点是在寻找新动能和处理老问题之间把握好力度,实现改革、发展、稳定和保护之间的平衡协调。结合加快清理整顿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推进取缔十小等污染严重企业,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集中。
最后,陈吉宁对河北加快推进环保工作提出希望:一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产业升级。要加快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明确城镇建设区、工业区、农村居民点等开发边界,统筹好各类空间规划和开发建设。在广大中西部地区,不少县城由于交通、人才和信息等要素制约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像样的工业企业,整个县城GDP才十几二十亿元。
笔者非常不愿意看到的是,2017年中国出口会大幅下降,中国将进入进出口平衡甚至逆差时代。现在宣扬中国制造成本已经超过美国的文章满天飞,去锅炉化不是更好地配合这种舆论了吗?地级市建成区以上的中小锅炉怎么也有一二十万台吧,如果在2017年到来之前,让这些锅炉通通停下来,这不是间接让中国去工业化吗?有人或许会说《方案》是鼓励用大锅炉,取缔小锅炉,没有说要取缔所有锅炉。这样的大方向也许是对的。而中国每年新增汽车两千万辆,以每辆汽车平均100千瓦的功率计算,中国每年新增汽车的总功率为20亿千瓦,已经远超过47万台燃煤锅炉的总功率。
燃煤锅炉每年的排放在减少,而中国北方的雾霾却有增无减。在中国,只要被外资占据主导地位的产业,不都相安无事吗?汽车产业也是外资为主,就算汽车的排放污染比燃煤锅炉高,就算国外汽车厂商排放有问题,在中国也不是大问题。
在中国大张旗鼓地冠以去产能化的去工业化之时,美国正在千方百计实施再工业化。《方案》的提出是在新的《环境保护法》实施之前,新的《环境保护法》已经解决了政策法规不完善的问题。如果过度地限煤,类似于龙煤这样的事件还会更多地出现。根据《方案》中计算,中国工业燃煤锅炉的总功率是12.5亿千瓦。
外资企业在中国积累的资产与盈利已经超过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额。被妖魔化的燃煤产业链。锅炉生产厂家除了卖锅炉还应该负责除尘、除硫装置的安装与使用,保证能达标排放;锅炉使用者要保证购买合格的煤炭,保证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中国企业也特别不注意话语权的争夺,特别是这些闷声做事的工业人。
每个地区都有锅炉检测监管机构,他们完全有办法提高锅炉的运行水平。天然气的使用成本是燃煤的三到四倍,在当前的低价油气时代,天然气的成本还如此之高。
中国北方雾霾为何如此严重?十几年前,大家只关注北京的沙尘暴,自从美国驻华大使馆关注雾霾之后,全民开始为这个问题着急。如果计算中国汽车1.7亿辆汽车的存量,其排放总功率超过170亿千瓦,是燃煤锅炉功率的十三倍之多。
中国华北、长三角洲地区空气污染与这些地区过多的重化工产业集聚有莫大的关系。在淡季的时候,如果一个产业园中只有一两个企业需要蒸汽,其余数十家都不需要,这样的供气成本也是非常高的。笔者看到长三角、珠三角很多河流的水质都要比德国的莱茵河干净。人类社会商品生产权是一个零和博弈,经济学家与社会学家目前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人应该好好珍惜自己的工业生产能力!盲目妄自菲薄,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中国的外汇储备,能不花应该尽量少花。
中国有丰富而便宜的煤炭储备,为燃煤锅炉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燃料来源。如果美国政府同意,美国为什么还要搞再工业化?美国搞搞高科技、搞搞金融、印印钞票不就可以了吗?这只能证明主流经济学家的肤浅。
工业燃煤锅炉并不是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政府可以用财政补贴的办法,鼓励企业购买更节能更高效的燃煤锅炉,而不应该不教而诛,因为少数燃烧锅炉落后,就要将全国所有地级市所有的中小锅炉都要取缔。
华北的大气环境容量已经远远超过限值,那么,我们需要做的是控制企业的气体排放量,或是将企业搬迁到环境容量有额度的其他省份去。中国的煤炭企业不能再粗放型发展了,笔者不是专业人士,就是比较好奇,我们所有的食物几乎都有添加剂,都经过处理,对健康无害。
这些外汇储备主要属于在中国投资的外资企业。就算安装脱氮装置,也比燃烧天然气的成本少很多。我们看到江西、贵州等中西部地区的空气污染就相对轻很多,无工业的西藏自治区空气质量不比任何一个西方发达地区差。就算中国将建国66年以来的工业燃煤锅炉全部拆除掉,也不足以抵消每年新增汽车的温室气体排放增量。
如果中国燃煤产业链需要外资的拯救,才能避免被妖魔化,只有让外资低价收购相关煤矿以及上下游产业才能避免被妖魔化,这或许是一个无奈却双赢的选择。中国是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第二产业的GDP已经远超排名第二的美国,是名符其实的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幸好,中国高铁的成就是大部分普通民众都能认可的,阴谋才没有得逞。去锅炉化,将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去燃煤锅炉的初衷是为了治理大气雾霾,或许这样的做法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安全。
对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讲,燃煤环保设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也是他们不熟悉的领域,这需要政府环保部门更多督导,教育和培训。因为烧生物质的成本是烧煤的两倍,烧天然气的成本是烧煤的三到四倍。
别的产业就没有如此幸运了。如果这些尚存不多的企业不能烧煤炭锅炉了,只能烧生物质或者天然气,这些企业的最优选择是关门倒闭。我们的煤炭企业以前为何如此懒惰,只要将煤炭挖出来,装上车运走就能赚大钱?他们为什么不能处理一下,添加一些什么化学物质,将煤块处理一下,更有利于燃烧,有利于环保?如果因为有些煤炭有问题,就取缔燃煤锅炉,这就好比食品、药品有问题,政府不去监督生产厂家,倒责怪消费者购买这些不合格产品了。无限制地增加燃油汽车,同时取缔燃煤锅炉的使用,最终将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废除,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
《方案》中提到了工业燃煤锅炉的五大罪状,在笔者看来,就属于妄自菲薄,只看到中国工业落后的一面,是一种消极的解决问题方式。中国只是暂时经济低迷而显现相对过剩。
主流经济学家鼓吹的国际产业转移正确论,美国政府都不相信了。如果石油又重归150美元一桶,天然气成本还会大大增加,中小企业因为能源成本增加而大批量地倒闭将不可避免,整个国家经济将陷入危机之中。
在美国的无烟工业城市旧金山,在滚滚的车流之中,笔者同样看到灰蒙蒙的天空。这也反应了国家对燃煤锅炉的研发投入远远不足,堂堂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居然还造不出一台中小型的高效节能燃煤锅炉。